地方新政丨北京市休闲农业 “十百千万”畅游工程一定要了解!

发布时间:2020-05-22 13:58:02浏览:588

北京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首都功能定位,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服务完善提升,突出产业集群成链,致力农户增收致富,提出着力打造十余条精品线路、创建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提升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改造近万家民俗接待户(简称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全面构建覆盖北京各区、乡村、园区与农户的全要素配套、全方位布局、多层次提升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对农户增收的贡献率、市民对休闲农业的认知率,实现休闲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522115539.jpg

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的提出,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精品,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民创业增收,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升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为推进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的顺利实施,特发布《实施意见》。

北京“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立足以下基本原则

1.提升品质、高效发展。围绕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资源禀赋,运用现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推进农业与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康养的深度融合,走休闲农业高效发展之路。

2.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依托京郊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内涵和区位优势,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发展模式,发掘农业新功能,提供特色鲜明、感受舒适的休闲农业产品和体验。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休闲农业业态,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

4.文化铸魂、创新发展。立足本地农耕文明,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传承农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产品、包装、体验、景观、环境、服务等创意创新设计,打造鲜明文化印记,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提升休闲农业产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u=3072824028,2538266722&fm=11&gp=0.jpg

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十百千万”发展格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逐年增长,年接待达到400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业态形式进一步丰富,发掘一批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非遗体验项目,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休闲农业精品品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休闲农业新农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经营规范的休闲农业新业态。从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实现休闲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农民增收拉动贡献率进一步增长。

u=4198730072,2139072524&fm=26&gp=0.jpg

重点任务

推进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中,推动北京市休闲农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于精心设计吸引人、精细服务留住人、精致感受打动人,打造温暖而近距离的休闲农业精品项目,给人们以“简奢”、“静奢”、“野奢”的美好感受。

333.jpg

打造十余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以美丽休闲乡村、传统村落、生态景观田、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接待户等休闲农业经营节点为依托,合理布局资源,连点成线,打造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农民创业致富的景观线路、产业线路和人文线路。支持北京各区申报建设市级和区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支持延庆等区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区)。

休闲路线1.png路线2.png

创建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

结合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百余个地方特色突出、产业功能多元、乡村文化浓郁、村容精致独特、精神风貌良好的美丽休闲乡村。

乡村1.jpg乡村1下.jpg

提升千余个休闲农业园

围绕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示范带动,鼓励园区提高科技支撑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落实标准化生产,科学规范合理安排配套设施建设,开展高效节水、有机、绿色生产、地理标识认证,支持园区联农带农,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提升一批精品观光采摘、农业文化遗产、非遗文化体验、教育科普体验、生态体验和康养体验等特色休闲农业园。鼓励各区创建市级以上星级休闲农业园。

农业园1.jpg35.jpg

改造近万家民俗接待户

鼓励支持民俗接待户规范经营管理、完善安全设施、美化内外环境、明确主题定位、提升文化内涵、增加休闲体验,升级成为乡村民宿。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考虑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政交通、环境容量和产业发展基础,通过作价回购、统一租赁、农户入股合作等形式,整合闲置农宅资源,进行自主经营或对外合作,发展乡村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鼓励农户利用自有合法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利用自留地或承包地设计农村劳作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体验。

接待户1.png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将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好,北京市有关部门还将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集成,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和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人才支撑,鼓励文化、艺术、科技专业人员发挥优势,培养引导鼓励社会人士开展休闲农业创作创业。鼓励专业社会团体与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开展共建,全力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北京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