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的物联网,怎样才能在农业领域绽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0-05-29 16:46:33浏览:73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中最广泛的种植方式,由于农业技术落后,农田种植中问题日益突出:过去的水渠漫灌随着水资源减少已不适用于当下的农田生产;土地营养流失,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农田管理粗放,传统的耕种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农业环境监测手段,农民无法对作物生长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仅凭经验判断,造成成本高效益低的状况。

微信图片_20200521165627.jpg


农业精细化离不开物联网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物联网概念的普及,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农业自动化、精细化、国际化发展已提上日程。国家科技园、各大农业园区、农场等农业机构企业积极寻求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力求突破现存的农业技术瓶颈,真正实现现代化农业。

目前,提倡的现代农业精细化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希望借助物联网技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其中,农业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作物监测

为了获得最大的作物生产力,需要对土壤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进行监测。重要的是,不仅要对绝对湿度和温度进行监测,还要对短时间和长时间的变化进行监测。该数据可以和作物的理想状况相关联。这种监测还有助于确定需要使用农药和肥料的时间和用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用量。

2温室

随着对各种水果和蔬菜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特定类型的植物的生长和繁茂创造理想的条件,变得非常重要。支持物联网的温室可以进行环境条件监测并作出调整,以避免任何偏差。

3远程灌溉

远程灌溉是下一步监测举措,其中根据土壤以及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灌溉控制。支持物联网的灌溉系统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确保为作物提供适量的水份。在支持物联网的灌溉中,根据土壤湿度确定是否需要灌溉,而不是根据预设或预定的间隔进行灌溉。

 

农业物联网面临的问题

除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以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需求相结合。如通过加强对农民居住生态环境的监控,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做到提前预警,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

 近年来,农业生产领域物联网应用实践主要集中在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监控、土壤墒情监测、农产品质量溯源以及粮食储运等环节,应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过实施过程也暴露出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现有生产模式制约物联网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基本是包干到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适合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推广。个体农户要部署诸如土壤养分检测和配方施肥的应用只能自购设备,这样单体使用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也不明显。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得较有起色,也是由于大棚或果园的小范围和可控性,易于管理,且能够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然而真正的农业生产应用应该是面向大面积的室外田地而非大棚,而室外大田缺乏统一的大面积的规划和管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阻碍农业物联网应用大范围推广的根本问题。

物联网基础建设成本高造成推广困难

农业物联网应用首先要部署传感器,农用传感器多为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等化学类传感器,而传感器成本较高则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比如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价格昂贵,后期维护成本又高,而农作物利润率普遍较低,因此物联网应用部署投入产出比不高,使得农民部署意愿不强。所以物联网应用对普通农作物目前还不适用,只能用于对成本不敏感的农作物,如稀有花卉、水果、药材等的种植。

 技术尚不成熟,设备性能低于预期

和环保等其他行业应用领域一样,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度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

 比如,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叶表面分析仪等技术和设备还不成熟,且设备需要长期暴露在农田自然环境之下,经受烈日狂风暴雨,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使用。

 部分用户的口碑显示,同类传感器设备,国外进口产品三年才需要进行维护,而国内产品三个月即需要维护,性能差距较大。

 虽然国内产品价格上占优势,但由于严重影响应用实施的效果,极大地挫伤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比如,用于生猪溯源的耳标掉标率高,且RFID受湿度影响识读距离不稳定,且经常误读。此外,产品(包括软件)在易操作性方面也有待提高。

 

农业是个微利行业,而项目投入的前期资金又很大,这造成了农户及农业企业没有动力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改造。另外,传统农业种植更多依靠的是农民的经验,要把经验转换成技术参数,需要技术人员与农经人员不断磨合。

然而,当前最大问题,还是农业从业人员技改的动力不足,传统的大棚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让他们一下再面对这么高新的科技,会难以适应。

虽然农业物联网发展之路艰难,但目前在一些高端附加值的农业领域,比如高端花卉、铁皮石斛等经济作物,使用农业物联网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比较合适的。

在传统农业领域,农业物联网的大面积应用还没到时候。不过技术的发展到应用也很迅速,十几年前,也无法想像机械能够大面积应用到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物联网示范的零星推广,将有助于后期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