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和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同时,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国家,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了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时需要注意,要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新特征,丰富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除了传统的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还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打造集生产、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增收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增收功能,核心在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的作用,拓展农业在产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拓展农业在产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和拓展功能,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带动社会效益的提升。
理念。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有超前的理念,采取工业的、科技的、融合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每一条都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需要政府和市场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集聚。集聚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要素集聚,在一定区域内促进人力、技术、资金的空间聚集,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产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内促进农业关联产业的空间聚集,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无论是要素集聚,还是产业集聚,都需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发挥农业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布局。
效益。效益是综合的,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就是要求园区内农业企业是可以持续盈利的,园区内农民收入是持续增长的并且要高于园区外的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就是要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多元。多元是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呈现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特征,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表现为资源禀赋多元、产业形态多元、经营主体多元。这些多元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模式推广中,需要根据地区特色作出相应调整。
展示。展示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目的,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果的展示,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农业总量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要加强耕地保护,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提高粮食供给能力。二是农业质量安全保障,突出绿色导向和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三是农业竞争力保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E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四方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农业嘉年华、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