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元素的协同发展,也是促进城乡要素互力的纽带。
这些年,中农四方通过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品牌IP”“农业+康养”“农业+深加工”农业+研学”等融合发展新形式,致力于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经济、智慧农业种植等消费新业态,推动和美乡村、农业园区等一体化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绘就的文旅振兴蓝图,正在催生万亿级市场机遇。地方政府需以系统思维做好"政策转化器",市场主体要成为"价值创造者",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三大业态创新开拓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1、创意体验场景
传统农旅融合以产业观光为主。通过农业产业场景与旅游体验结合,如村咖+产业场景、美食+产业场景、艺术展+产业场景、音乐会+产业场景等,让游客从单一产业观光到深度的产业场景消费体验,让游客留下来有消费;开发系列农特产品,提升产业价值。
2、发展休闲农业
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实现农文旅科技化,增加产业体验内容。
3、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农文旅融合在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如农旅+咖啡、农旅+露营、农旅+研学、农旅+赛事、农旅+艺术等这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结构,还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城乡要素改革关于地、钱、人要素改革支持。
三项城乡要素改革提供新合法新路径
1、关于「地」
提出“三块地“改革“承包地”: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来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宅基地”:允许农民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但严控城镇居民下乡购房、占地建房。“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重点是完善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
2、关于「钱」
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后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中央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93亿衔接资金,重点支持产业融合。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政策金融: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3、关于「人」
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特岗计划、大学生下乡等人才培养。
文旅新机遇
资本下乡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未来“共享农庄”等模式将加速落地。
乡村创业新方式:完善人才培育计划,吸引艺术家、数字游民、设计师、大学生等下乡,开展乡村创客、设计师民宿、数字游民部落等载体加速落地。
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积极申报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奖补资金支持,实现政策机遇转化,为地方政府实操助力。
承接国家政策支持的农文旅七大实操抓手
国家支持农文旅与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申报项目:
1、和美乡村建设项目
支持范围:聚焦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人口集中的行政村,重点建设村内道路、公共照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定额补助300万元,2000人以上的补助500万元。
申报要求:需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基层组织健全,且项目位于村庄内部。
2、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包括农业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如灌溉、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流通集聚区建设,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给排水、道路等设施。
资金支持:单个项目县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中央资金占比不超过总投资的50%。
3、农文旅融合示范创建项目
示范县(市、区)创建: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示范县,农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支持开展试点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水平。
4、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
支持对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公司等主体,重点推动粮油单产提升、农机应用等社会化服务。
补助内容:涵盖技术推广、生产托管、节本增效等环节,如粮食精量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
5、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
优先支持区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周边,以及已纳入国家示范园创建名单的区域。
建设内容:需突出产业特色和联农带农机制,例如浙江杭州丁河村通过枇杷产业链延伸,打造农文旅共富示范点
6、中央财政补贴政策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直接发放至种地农民,抛荒或改变用途的耕地取消资格。
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支持高性能播种机、智能插秧机等设备,推动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覆盖稻谷、小麦、玉米等16类大宗农产品,中央财政补贴比例达35%-50%,并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7、乡村旅游与数字文化项目
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写入《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游购乡村”活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乡村文旅产品。
数字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和旅游部推动“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开展数字文化服务,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中农四方在业务模块聚焦农业园区规划、全产业链服务及科技集成与成果转化,擅长整合政策与产业资源,深度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等申报,具备丰富的规划设计与落地实操经验,助力项目高效获取政策支持,因地制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中农四方从规划设计正在建设的平谷区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正是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重点建设内容,项目占地1248亩,作为展示未来乡村生活,展示平谷农业发展价值的核心窗口,项目旨在打造“沉浸美好、体验欢乐”的“农业迪士尼”。
如果您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综合体、产业小镇、农业嘉年华、美丽乡村、农业公园等项目,但在规划设计这块儿犯愁找中农四方!
中农四方擅长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产业融合的盈利模式,具有综合价值的农业项目。
中农四方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创新研究,通过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我们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坚信科技兴农的力量,更相信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是创意和人才的源泉。在未来,中农四方将继续以专业和创新为驱动,探索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