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7号)六月廿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值得注意的是,立秋的到来标志着2018年已经过了过去了一大半,上半年的辛勤劳作应该有了不错的收获吧,下半年再接再厉,盼着今年大丰收!
立秋,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极为重要,尤其对于农业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节气!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 农业上也有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说法。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主要指的华北地区。这里的“六月”、“七月”都是农历中的月份。“六月立秋”是指立秋日期偏早,天气冷得也早,而原来北方最主要的农作物夏玉米最怕就是冷得早。 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提醒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任何农谚都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才适用的。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如果“七月立秋”,说明天气冷得晚,夏粮就容易得到丰收。不过,现在有了大棚种菜和各种科技手段,老农谚早就不适用了。
在立秋以后,农村哪些作物不能种了?很多,总的来说,凡是夏庄稼基本都不能再种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很多的夏庄稼快要收获了。玉米,水稻,大豆,红薯,芝麻等都不能再播种了,因为后面就是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了。生长周期太长的农作物都不能再种了。然后再接下来,就开始播种冬小麦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要到头了。在立秋的时候可以栽葱,白露种蒜,但是其它很多的农作物都不能再栽种了,以后是收获的季节。再晚一些,收秋前后可种种植豌豆,油菜和可过冬菜,比如大家常常暗送的“秋波”。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