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中农四方特别为农业重要遗产设计了展示场馆——农耕印记。

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既有自然类的也有文化类的,而且至今依然在发挥着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
场馆内展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中国现已评定的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农耕智慧,让游客畅游场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技术,了解到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深层次内涵。

(哈尼梯田景观图)
见过红河哈尼梯田的人,无不被它的美所震撼。这片古老的“世外之田”,被誉为中国西南山区的农业奇迹,凝结着以哈尼族为代表的西南山地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心血。梯田上的稻谷和水系,梯田旁的森林和村落,梯田里的身影和歌声,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了最宝贵、最鲜活的属于全人类的农业文化遗产。
同样,在广西的龙胜、福建的尤溪、江西的崇义、湖南的新化等地,你都可以感受到如红河哈尼梯田一样的美,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古老智慧所带来的震撼。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只是中国众多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类,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历史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具有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农耕历史悠久、农业文明漫长、农业类型多样的国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无疑为人类生态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目前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15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从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起步,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一个亮点。

(青田稻鱼共生景观图)
农耕遗迹馆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发展中,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至今,我国已有15个(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91个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本区域按照遗产主体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为农田景观类、农田灌溉类、茶叶类、复合系统类、动物养殖类、林果类、农作物品种类、蔬菜与瓜类、特产类等9大类,通过景观展示、科普展示及实物展示的形式,展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耕智慧及传承价值。
1、农田景观类
在我国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以农田景观为特色的共有8项,其中以云南哀牢山元阳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较为出名。
2、农田灌溉类
展示了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布哈农业系统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3、茶叶类
此区域以展板的形式分别展示茶叶类的12项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
4、复合系统类
此区域展示9项复合系统类农业文化遗产,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江苏高邮胡泊湿地农业系统、内蒙古伊金霍洛农牧生产系统、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

5、动物养殖类
此区域展示6项动物养殖类农业文化遗产。
6、林果类
此区域展示了28项林果类农业文化遗产。

7、农作物品种类
此区域展示了11项农作物品种类农业文化遗产。
8、蔬菜与瓜类
此区域展示了蔬菜与瓜类的7项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
9、特产类
此区域展示了7项特产类农业文化遗产。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现实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