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山西太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范畴管理并享受相关政策。
据悉,这是继1997年批准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批准成立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之后的第3和第4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韩立明、中共山西省晋中市市委书记赵建平、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介绍首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徐南平在会上介绍,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年来,科技部积极推进示范区遴选培育工作。经过专家实地考察与论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环节,今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示范区和江苏南京示范区。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服务和指导,与地方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韩立明表示,近年来,园区坚持绿色智慧主题,农业科技合作和创新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生物农业不断壮大,新技术示范、新成果应用、新产品推广的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对南京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在长三角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此次升建成功,标志着南京农高区站上新的起点。南京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高地,围绕绿色和智慧两条主轴,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南京方案。
山西省晋中市委书记赵建平介绍,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已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集聚区、创新示范区、改革先行区,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仍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晋中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着力聚焦“农、高、科”,集成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打造一批高效发展典型,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引领示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