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聊城市信发农业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3-05-11 10:52:42浏览:515

中国的广袤苍茫的鲁西平原是千百年来一直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小麦、大豆、高粱等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唯一致富途径。然而,由于传统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农民收入依然难以富足。


06.jpg

 

现在,这个局面正发生着变化,我想这绝对值得关注。全国首创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聊城市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应运而生在茌平区小刘新村。该项目实现了现代农业新技术与工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标准化流程的结合,致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项目,包括樱桃、草莓、水产等,其特点是智慧化决策、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管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依托工业的资源优势,该产业园利用封闭或半封闭的永续生物链循环系统,形成了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在这里,引入了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这里的猕猴桃、草莓、杏、柿子品质更加卓越和美味,品种更加丰富多样,供不应求。聊城市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为农业升级换代提出了新思路和方向,并为广袤苍茫的鲁西平原当地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希望。

05.jpg


高新农技“联合国”

项目一期用地面积为1200余亩,包含樱桃、草莓、水产三大产业。其中,综合砌块智慧樱桃大棚占地800亩,建设了150个棚,每个棚占地5亩,已全部栽种樱桃树。玻璃温室草莓大棚占地140亩,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加州鲈鱼养殖场占地约300亩,已经建设了一期12个厂房,占地150亩。

走进大棚,与以往会立刻置身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不同。信发农业园大棚里一派干净清爽,扑面而来没有水汽和霉热,而是满眼的青枝绿叶以及或红或紫的大樱桃、高低悬挂的草莓果,还有……一池池活蹦乱跳的加州鲈鱼。

以小刘新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十余个自然村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一期已完成投资20亿元,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1.5亿元。

产业园从破土动工之日起,就立足于高端,从以色列、荷兰、日本等近10个国家引进、消化,乃至改造创新了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使其智能、循环、工业化等元素无处不在。玻璃温室草莓大棚里,自动开窗、卷帘、调温、排风、水肥自动滴灌系统等11项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运行,工业余热精准供暖等。

在循环利用方面,采用二氧化碳和氮气同步回收工艺技术,将电厂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棚内,变废为宝,整体项目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实验项目。在棚内冬季供暖方面,利用工业废热来解决整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供热需求,既减少了对大气排放量,又实现了余热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一举多得,极大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03.jpg

大棚樱桃种植园内,电子屏实时显示着二氧化碳、土壤湿度等六大环境指标,智能放风和补光灯使得大棚北侧的土地也被开发利用,大棚樱桃生机勃勃。

鲈鱼养殖区内,养鱼产生的废水和粪便与樱桃、草莓废弃枝叶统一收集,制作有机肥,成为樱桃、草莓的新型基肥。除此之外,信发集团下属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废气,同步回收后,输送到大棚内供樱桃和草莓“光合作用”。工业废热也远道而来,“发挥余热”。

02.jpg


从“反”季节到“定”季节

近年来,随着冬暖大棚技术的发展,反季节果菜早已屡见不鲜。但是,信发农业产业园却超越了这一阶段,利用温控技术直接让瓜果“定”季节上市。

信发农业产业园已建成1200多亩多功能日光大棚,移栽成年樱桃10万余株。在这里,樱桃何时休眠,何时开花结果,可以“一呼百应”。这里的大棚采用了国内唯一的三层保温技术和精准控温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让樱桃在9-10月休眠,次年2-4月错峰上市,填补了国内樱桃市场的空白。

与此同时,为突破草莓立体种植产量的“天花板”,农业园中约140亩草莓全部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玻璃温室三层立体种植技术,以椰糠进行无土栽培,避免土地病虫害,采用自研肥水系统自动滴灌,排除自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此举让草莓的采摘期延长了3-4个月,亩产量可达6000公斤,产量是普通玻璃温室的5倍之多。

除了樱桃和草莓,农业产业园还尝试了特色养殖——加州鲈鱼。走进鲈鱼大棚,眼前是两排圆柱体水池,一把鱼食洒下,水花四溅,群鱼欢跳。养鱼用水是净化后的循环水,水温控制在最适宜鱼进食的24度左右,因此棚内没有任何潮热和鱼腥气味。由于不接触土壤,端上餐桌,没有任何土腥气。

一期养殖项目约140亩,年产量超千万斤,配套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国内外最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进行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养殖效率是普通坑塘养殖的30倍。

04.jpg


一棚抵得百亩麦

放眼四望,农业园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农民土地收入的重要来源。

而在一墙之隔的信发农业园内,同样是一亩地,每年却产出了数万元级乃至超十万元级效益。

以鲈鱼大棚为例,在这里,一亩地可以建设5.5个直径7米的鱼池,一个池子大约养殖4200尾鱼,养殖期四个月,重约0.6公斤时上市。也就是说,这里每个鱼池一次可出产鲈鱼2500公斤,一年可养两茬多。根据季节不同,每条鱼售价20—35元,而养殖成本只有10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下一步,产业园将进行三层养殖,经济效益将相应增长三倍左右。除了棚内收入,产业园还养殖大棚顶部,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仅此一项,每年亩产效益额外增加2万元,远远超过小麦等农产品种植收益。

01.jpg

园区坚持专业化、科技化、智能化打造,包含多项农业技术专利,通过建设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大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状况等多项指标动态平衡。能够始终保持作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园区建成后,将以2.75万亩设施农业项目为基础,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带动乡村共同致富,驱动农业绿色发展,有效促进群众收入、村集体收入“双提升”。

 

—E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四方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中农四方简介.jpg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农业嘉年华、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