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乡村美、人民富!山东乡村振兴有着什么独特之处?

发布时间:2023-05-12 11:36:00浏览:330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承载着国家大厦的基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为了实现2023年及未来的“三农”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已进行全面部署。他们提出要全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并同时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他们致力于创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民生国策的可持续发展。

 

承担农业大省责任,建设沿黄“齐鲁粮仓”,确保粮食安全


图片 1.png

 

    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山东省不仅稳定了一亿山东人的饭碗,而且坚定不移地承担起作为农业大省的责任,为中国的“粮碗”贡献了1/12的“山东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3731亿斤,而山东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第九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达到1108.76亿斤。为了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山东积极建设沿黄“齐鲁粮仓”,计划稳定农田面积在1.2亿亩以上,粮食产能在1100亿斤以上,共同确保粮食安全。 

    目前正值春播春种的高峰期。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情调查显示,全省已完成春播总面积1510万亩,已完成计划面积的49%。同时,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到了6012万亩,现处于关键的灌浆期,防治病虫害至关重要。在被全国评为“超级粮食县”的齐河,采取了“八个统一”技术措施,即:统一药剂配方、统一集中喷洒药剂、优化飞机防治、加强平台监管、综合气象服务和同步植物保护到终止农药包装的无害化处置,以加强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有效性。

 

用“智”和“质”双管齐下,打造现代农业的“硬核力量”

 

图片 2.png

    山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将科技元素嵌入农业链的始终,全面提升农业集群价值,从而全方面推动山东特色乡村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其中,邹城作为中国顶级的食用菌产地之一,由于采摘方法单一、种植种类狭窄等问题,当地的菌类产业曾遇低迷期。而近些年,邹城积极发展科技创新,着手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当中的建设,并综合运用了“园区+高校院所+高新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形式。从2015年开始,该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园陆续引进了20多名泰山领军人才、创立了31个省级创新平台,并培育了白木耳、羊肚菌等24种珍异菇品。在全国食用菌产业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液体菌种工业化和规模化。 

    同时,逐步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也是大势所趋。乐陵市曾规划了调味品科技共享产业园。将辣椒、大蒜等原材料经过流水加工,变身为各种调味品,重新定位了市场,附加值至少提高了20%。如今,这些原材料全部产自当地,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3年的时间里,辣椒、洋葱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了近5倍。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在山东省利津县刁口乡落户,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让虾养殖也走上了数字化的路子,构建了“智慧池”和“智慧脑”。虾池内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配置,实现了环境数据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控制等功能,保障虾在最佳环境下成长。借助远程水生态监控系统,即使对养殖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让养殖池管理井井有条。溶氧是虾养殖的关键因素。通过安装氧监测传感器和微孔增氧设备,技术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查看氧气浓度并进行相应控制。这个项目采用了先进循环水设备,实现了每个养殖单元90%水体循环利用。通过“物理沉淀—化学沉淀—生物处理”创新模式,将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净化养殖尾水,将每个养殖单元10%水体用于养殖原水交换,让养殖过程更加环保。


图片 3.png

 

    在蔬菜种植领域,智能化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云端监测棚内温度变化、蔬菜浇水量等数据,精准掌握植物需要的水、肥情况,手机上显示得一清二楚,省事省力。种植、养殖,智能农业肩负起更加精细、便民的方向。

    当地政府不断推动农业领域技术的应用创新和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将模块式产业园、农业科普体验馆、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一一落地,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一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动农业生产主体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齐头并进”,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民共同富裕。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山东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产业园四级联创,全省累计获批创建国家产业园13家,省级产业园100家,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达到33万人,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万元,高于县域平均水平34.3%以上。科技智能驱动农业结构优化,未来,农业成为创新领域一个巨大的机遇。

 

向往的诗和远方!打造齐鲁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山东正在积极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宜居宜业美乡村,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战略任务。该省通过全局掌握和协调推进工作,成功实现了全区域全要素的乡村振兴,重点建设“一村两区、一面四线”路径。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聚焦产、学、养、游四大核心产业,今年将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00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各30个以上,并在全省推进全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同时,在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沿线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以及沿黄渤海,推进乡村振兴展示带的建设。这些大力度和高标准的工程正在让山东的美丽乡村走向繁荣。


1683862720221350.png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山东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乡村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农业文化、游览古村落。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因茂林修竹、泉水流淌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四天时间接待了近11万人次,同比增长600%以上。竹泉村因村中的清泉和许多竹子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 

    等闲谷艺术粮仓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夹山头村后,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处战备老粮库,现反哺弘扬当地特色的人文地理优势。博物馆聚焦“研学+文创+艺术+教育+农业+旅游”这一集成的运营模式,让偏远的乡村变得魅力四射。探究完等闲峡谷艺术藏品,游客可以欣赏、购买、品尝由村民手工制作的作物和食品。


1683862750109691.png

 

    为保护镇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济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体系建设。这些努力依靠于传承和保留乡村历史文脉上,形成了上九山、葫芦套、王家口、上磨石岭等美丽村落。

 

    随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理念的不断深入,山东稳步推进农村发展,在党中央坚强的领导下,持续巩固基础,发挥优势,增添动能,在推进乡村“五个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山东作为中国先进产业基地和绿色基地,一定会奋发有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积极为农民谋福利,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E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四方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中农四方简介.jpg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农业嘉年华、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