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粮食生产到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3-06-20 10:06:35浏览:400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进度和质量成色。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现代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使农业成为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农村成为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具体目标包括: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体系;

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经济组织,实现农民增收;

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生态现代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机制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机制是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力量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产品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产业发展驱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政策引导驱动:制定有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激发农民活力和创造力;

制度创新驱动: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系等,优化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文化引领驱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培育农民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驱动机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与三农工作的整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定义,不仅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简单相加。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虽然相关,但从不同角度提出,可视为“三农”工作的整体和三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农业农村现代化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要求和必要条件。

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和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居民素质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同时也涵盖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各个文明领域(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的协调发展,还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涵盖农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农民生活等方面的有机整体,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密切相关。此外,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可以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相互交融的整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粮稳、业强、村美、民富、城乡融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与内涵具备独特特色,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粮食供应稳定、农业实力强大、农村环境美丽、农民收入丰厚、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

首先,粮食供应稳定是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以确保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粮食供应稳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其次,农业实力强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任务。我们要设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通过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另外,农村环境美丽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拥有众多不同类型的村庄,我们应该突出乡村特色,注重传承和创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丽的乡村。

此外,农民收入丰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有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应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持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普遍覆盖,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和农村的共同富裕。

最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关系演变的高级阶段。 

建立内外结合的长效驱动机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外部力量的推动至关重要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各国都采取了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我们应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加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农村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通过城市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和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培育和增强内生动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资源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科技基础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农村改革面临诸多障碍。因此,我们应依靠科技和改革的双重驱动,充分调动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使农业农村发展更有韧性和可持续性。

发挥合力效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通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实现合力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防止农民被动观望,又要防止政府不作为,避免造成上下不协调的局面。

—E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四方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中农四方简介.jpg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农业嘉年华、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