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推动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链接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设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超80个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然而,伴随产业规模扩张,园区发展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同质化竞争加剧、技术适配性不足、资金与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园从“政策试验田”向“经济主战场”的跨越。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要求产业园在绿色转型、数字化应用、利益联结机制等领域实现突破。中农四方作为现代农业全链条服务商,基于2024-2025年最新政策与实践,深度剖析当前发展瓶颈,提出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园区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01
当前发展瓶颈与核心挑战
同质化竞争与低效重复建设
近50%的园区产业定位模糊,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产业,导致园区产业布局呈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同时,园区内项目多为初级业态,缺少差异化和创新性,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在休闲农业领域,园区同样缺乏明确的主题特色,未能开发出有高附加值、引人参与、符合游客口味的产品。
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
耕地“非粮化”管控与三产融合用地需求失衡,导致休闲农业配套用地审批通过率不足35%(2025年农业农村部数据)。一是土地规划管理的滞后难以满足园区一二三产业布局对土地的需求;二是园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的布局;三是人才引进力度的不足,使整个园区的管理水平低下。
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有待加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企业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实现园区的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与高效管理。园区的管理结构存在缺陷,使得园区名不副实,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规划短视与战略缺失
据农业农村部2024年调研,超60%的园区未制定5年以上发展规划,导致技术迭代滞后、产业链延伸受阻,过度依赖短期政策红利,缺乏对市场需求、技术趋势的长期研判,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不清晰,忽视区域资源禀赋与市场容量的匹配度,难以形成品牌溢价与规模效应。
02
突破策略与创新实践
科学规划 长远布局
强化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市场需求,对于地处生态环境优越地区的园区,可以将战略目标定位为打造高端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注重产品的品质与特色,提高产品附加值;而对于靠近城市消费市场的园区,则可以侧重于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与农产品消费的双重需求。
增强创新 提升园区附加值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链条的附加值。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新技术,建立先进的生产、检测、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紧贴市场需求 制定营销策略
挖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农业产业园区品牌。产业园的农产品想要具有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紧贴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开发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开拓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提高综合效益。
文旅结合 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挖掘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结合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独特的农业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产业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收入来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优化管理团队 创新管理方式
现代农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好的运营管理。一、优化园区管理结构,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二、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引入专业人才或与专业团队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三、创新运营管理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提高园区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突破需以“科技赋能产业链、机制激活参与链、品牌提升价值链”为核心,通过差异化定位、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运作,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中农四方将持续聚焦前沿趋势,为园区提供“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双轮驱动。
中农四方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创新研究,通过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我们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如果您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综合体、产业小镇、农业嘉年华、美丽乡村、农业公园等项目,但在规划设计这块儿犯愁找中农四方!
中农四方擅长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产业融合的盈利模式,具有综合价值的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