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 文旅” 创新模式:激活乡村价值的多元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9 16:52:49浏览:15


农旅(破界)


一场农业产业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沉浸式乡土:农旅融合激活乡土新经济


种下去的是庄稼,长出来的是流量!


农旅融合正重新定义“乡村度假”



当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深水区,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正推动乡村产业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单一的农业生产早已难以承载乡村经济的发展野心,传统的乡村旅游也逐渐显露出同质化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农业 + 文旅” 创新模式如一股清流,冲破产业壁垒,将农业的质朴、文化的厚重与旅游的活力熔铸一炉。它以乡村的生态肌理为画布,以文化底蕴为笔触,以农事活动为色彩,通过业态的创新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益的深度联结,让农业不再止于 “生产”,让旅游不止于 “观光”,更让乡村在产业融合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成为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协调发展的黄金通道。


多元创新模式


解锁农旅融合的无限可能


图片


“农业 + 文旅” 的魅力,在于其打破边界的想象力与因地制宜的实践力。


不同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融合路径:

01.菜园 + 餐饮 + 文旅模式


以场景化体验重构乡村消费逻辑,将农业生产、餐饮服务与文化体验深度绑定。成都凡朴农场便是典范,其打造的生态餐厅以 90% 的自供食材为卖点,让 “从菜园到餐桌” 成为可触摸的体验 —— 游客既能亲手采摘新鲜蔬果,在专业厨师指导下完成烹饪,也能带着孩子参与农事课程,在田埂间认识作物生长的奥秘。


图片
图片


02.农业创新引领型模式


以科技为钥,打开农业与旅游的双向增值空间。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将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等前沿科技融入旅游场景:在智慧农业大棚里,游客可通过 VR 设备直观了解作物生长的微观世界;在数字种业博览园,一粒种子的基因密码被转化为互动展项,让研学观光既有趣味又有深度。这种模式让农业不再是 “看天吃饭” 的传统行当,而成为充满科技感的体验载体。


图片
图片


03.农文旅 + 社区模式


打破项目与社区的边界,构建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安徽肥西唐五房圩・云朵梦庄园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庄园不仅打造了圩堡文化展馆、亲子农场等旅游项目,更与周边社区共建了 “就业合作社”,优先吸纳村民从事餐饮、保洁、向导等工作,还培训村民成为非遗传承人,在庄园内展示圩堡建筑技艺。这种 “项目带社区、社区促项目” 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旅游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图片
图片

04.特色农业 + 文旅体验模式


让一颗果实、一粒种子成为文化符号,撬动全产业链价值。河北唐山迁安市亚滦湾农业公园的胭脂稻,从稀有农作物升级为文化 IP 的过程堪称经典:游客可在稻田里体验插秧、收割,在文化馆里了解 “胭脂稻” 的皇家贡品历史,还能参与 “稻米变身记” 工坊,亲手制作胭脂米酒与米糕。一年一度的 “稻香文化节”,通过稻田音乐会、稻米时装秀等创意活动,让 “胭脂稻” 从餐桌走向舞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年增长 30% 以上。


图片
图片


05.高端定制农业 + 文旅模式


以 “私人订制” 重构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赋予旅游专属感与参与感。宝泉岭分公司的 “生活有点田” 项目,让城市家庭认购专属农田后,既能通过手机 APP 远程查看作物生长、指令农事操作,也能在假期奔赴田间,体验耕种与收获的乐趣。项目配套的 “垦荒文化研学游”,让游客在定制田之外,还能探访军垦纪念馆、参观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 “一份认购,多重体验”。


图片
图片


从融合到共赢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图片


乡村振兴的“跨界融合”新玩法


“农业 + 文旅” 的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一场乡村价值的重构革命。它让农业突破了 “第一产业” 的局限,衍生出教育、体验、文创等多元价值;让乡村文化摆脱了 “小众传承” 的困境,通过旅游实现活态传播;更让农民从 “生产者” 转变为 “经营者”“服务者”,在产业升级中实现身份与收入的双重跃升。

“农业 + 文旅”:从实践到创新


作为休闲农旅融合的先行者,中农四方深谙 “农业 + 文旅” 的发展逻辑,在休闲农旅领域构建起全链条服务能力。


依托专业的规划团队与丰富的落地经验,可为各地提供从顶层设计到运营落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无论是农业综合体的业态规划、特色农产品的 IP 打造,还是乡村资源的活化利用、民俗文化的体验设计,都能结合地域特色量身定制。


让每一个乡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融合路径,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独特光彩。




【END】


中农四方

致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让农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