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强烈的“三农”情怀和责任担当,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表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与总要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中农四方农业规划研究院在多年来实践农业嘉年华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认为运用农业嘉年华来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战略实施,不仅是增强地方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也是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役的关键路径。虽然“五个振兴”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相互耦合并形成了一个互为关联、联系紧密、逻辑清晰的有机整体,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指南。
一、依托产业振兴方略,构建高效合理的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枢纽和基石,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实施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来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目标。一要确保生产稳定: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功能,深度开发农机装备与种业等现代科技创新的增产潜力,夯实粮食基础生产能力。二要发展外向型农业:以“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按照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总体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谋划“大农业”的区域布局,扩大农业的国际影响力。三要推动产业融合: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体系,延伸产业链并努力实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同时可充分利用农业嘉年华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有效载体,可打破农产品流通上的壁垒,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农场”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依托农业嘉年华并利用地域和品牌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促进特色经济农作物的产业发展,使地域特色资源的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开发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兴旺发展。
二、强化人才振兴支撑作用,促进人才队伍繁荣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队伍振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其现实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情系农业、心向农村、熟谙农业知识、热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一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的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还要发掘并保护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二要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利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类政策,通过提升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通过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和人生价值实现平台,实现“梧桐引凤”“以才聚才”,不断强化人才“集聚效应”,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而农业嘉年华不仅是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推广平台、更吸引了大量优质农产品,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市民食品安全保障平台,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知平台、农业创孵化平台,通过农业嘉年华能让年轻人才感觉到身份的自豪和事业的荣耀。这既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坚实基础,也能够预示出乡村振兴的未来景观。只有不断创新“人才振兴”模式,打造“人才振兴”示范样板,形成诸如“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之经验,将“人才振兴”的经验传播出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农业嘉年华将是人才战略重要抓手。
三、推进文化振兴繁荣,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乡村文化式微不仅会造成传统文化流失,还会产生严重的道德水准下降等系列问题,因此繁荣和振兴乡村文化更多的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层次上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一要在扬弃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予以坚决摒弃,而对根植于优秀农耕文明中的乡土人文、古风精神、礼尚道德则应该发扬光大,并将其充分融入到乡村教育、民风家风、村规民约的建设中,与此同时保护和继承好传统村落、建筑、民俗等优秀文化遗产。二要鼓励新时代下的文化创新:支持文艺工作者以农村为创作天地,创作优秀“三农”题材作品,同时鼓励农民成立文化互助小组,培植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文明。通过农业嘉年华向大众展示自身的历史人文特色文化,农业嘉年华又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可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地区的精神风貌;通过农业嘉年华来打造和修复文化名村、历史小镇、红色遗迹等文化要素和村镇村落,辐射并拉动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通过文化振兴来实现文化繁荣。
四、着力推进生态振兴,坚守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底线
把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好和保护好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的必经之路。一要坚决贯彻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调整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与清洁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与管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二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自然与生态资源开发,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确保资源开发后的生态修复措施切实可行,同步跟踪和监测生态修复的实施进展,确保“青山绿水”常在。三要发挥农业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而农业嘉年华很好的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将农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现,带来更多高附加值、多产业链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同步与良性互动。
五、增强组织振兴力度,改革和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任何战略与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有效落地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工作,乡村治理体系和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一要优化基层组织管理的体制机制: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干部任用体制改革,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核,理清管理部门各方权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二要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按照法治要求,确立以法律为一切组织管理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农业嘉年华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农业产业孵化器,农业嘉年华项目高度集成了新思路、新模式、新工艺、新设施,也包括最新的农业发展理念,更能在基层管理体制上带来重大的影响与变革。
古人云: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标。乡村振兴不仅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略路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任务。要“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嘉年华即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纽带,紧抓时代脉搏,稳步推进,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丰富。 切实推进“五个振兴”,创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机会,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